青銅貝幣
服務項目 |
展覽展會,宣傳,設計 |
面向地區 |
|
材質 |
其它 |
風格 |
其它 |
年代:商代
規格:總重20.0g
數量:一組四枚
商代常見的是一種齒貝,背面往往磨平,或鉆一穿孔,便于攜帶,學名為貨貝。貝是生長于熱帶亞熱帶淺海的貝類,它小巧玲瓏、色彩鮮艷、堅固耐用而成為原始居民喜愛的一種裝飾品,由于它具有大小適中、攜帶方便、易于計數等特點,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社會的形成,天然貝就逐漸充當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。貝幣以“朋”為計量單位,五貝為一串,兩串為一朋。
世界錢幣文化可分為四大體系,即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錢幣文化、以古希臘羅馬為代表的地中海錢幣文化、以印度為代表的南亞次大陸錢幣文化、阿拉伯為代表的伊斯蘭錢幣文化。種文化均起源于公元前7世紀前,伊斯蘭錢幣文化形成于公元7世紀后。
因此,研究中國古代錢幣,中國古代以鑄造各種金屬錢幣沿襲近四千年的歷史的古錢幣文化,無疑問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、經濟、文化意義。如果我們再了解到日本、朝鮮、安南及中國周邊國家基本行用中國古代錢幣,而且它們都屬于中國為代表的東方錢幣文化,研究中國錢幣的世界性意義就更為。
關于世界貨幣的起源,國際學術界的觀點基本一致——世界早貨幣是中國的海貝。河南仰韶村墓葬出土的貝飾,據今約有7000年。河南二里頭夏文化遺址出土的貝幣,見證了中國出現早的原始實物貨貝,此為一大創舉。日本華裔作家朱大可研究認為:“但是這“絲綢文明”并不是之前我們認為的是從漢代開始的,其實商代已經有貿易了,三星堆就發現了很多海貝貨幣,這個貝幣來自印度洋。考古學在云南到東南亞,再到印度的這條路線上發現了很多貝幣,形成了貝幣鏈。也是就是,貝幣曾經也是世界貨幣。
關于貝幣的研究,網上可以查到相當多的文章。我們也可以看到網絡圖片的大量的各種樣式的非金屬貝幣和銅貝、金貝、銀貝。但是,我可以看到的是,我們中國對貝幣的研究是有很大缺口的。至少貝幣的價格就不高,是由于海貝出土很多,可以理解;金屬貝幣是有造假,但是真品價格低,就不好理解了。還有,本人有若干種大型貝幣、包金貝和各種口線的貝幣,網絡上查不到。中國古代錢幣賣不出價格的錢幣,就是缺少研究,沒有名氣。貝幣沒有表現出應有的價值,當然很多朋友的貝幣就會壓在手上,沒有露面。
不要小瞧了貝幣。海貝從承擔了貨幣職能開始,就成為計數貨幣,青銅貝幣出現后又以倍數計數,之后出現的鎏金貝幣、金貝等高值貨幣,方便了商品流通。空心貝轉變為實心倍以后,我們可以看到它變成了的計重貨幣。空心貝的貝口演變為口線,又簡化為一條紋線。而實心貝由表面的紋線,演化文字,之后又開始標注重量。簡簡單單中的變化,由夏朝到春秋時期,經歷了將近千年的歷史時期。有學者甚至研究認為,清朝末年我國的云南、貴州的偏僻地區還在使用貝幣。事實上,我們當代的很多學者對貝幣的研究做出了相當多的努力,也涌現出很多有價值的成果。但是,這些成果淹沒在網絡的大海里。零碎分布,缺少集中研究和探討,就是的問題。起碼的,貨幣的基本屬性,價值尺度,我們對各種貝幣大中小貝價值幾何,包金、鎏金、金貝、銀貝的比價關系是基本不清楚的。所以,我們只能就手上的錢幣進行比較,探索一點問題。只能查查歷史資料和網上的一些研究成果進行進一步的探討。要有所發現、有所突破談何容易?
我們現在僅僅從原始貝幣開始,看到很多物品制作的骨貝、陶貝、銅貝。我們在看到,小貝、中貝、大型貝。看到包金、鎏金、掛金貝。貝幣深開口,淺開口、無開口的變化。空心貝向實心貝的轉化。口線形態向文字的轉化
查看全部介紹